編者按:
雪消風自軟,梅花讓柳新。三月的北京,春意盎然。我們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: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、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。
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,開好全國兩會,對于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奮進新征程、創造新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。
2023年的春天,一批青春面孔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,以踔厲奮發的精神狀態與兩會代表委員們共襄復興偉業;一批矯健身影活躍在參政議政會場,以勇毅前行的青春擔當和兩會代表委員們共譜時代華章。為及時報道好兩會聲音,推動青年優先發展,中國青年雜志全媒體開設“兩會面對面”“代表委員微訪談”“兩會青春聲”等欄目,及時反映兩會重要議題,共同推動青少年健康成長。
兩會面對面④
共青團中央團體提案: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支持體系建設
整理/本刊記者郝志舟
近年來,新冠疫情對青少年的學習方式、人際交往、就業升學都帶來了一定影響,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多發態勢。隨著“新十條”的發布,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作出重大調整,但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并不會隨之立即得到緩解。疫情以來,共青團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接到青少年心理問題相關求助個案占比逐年增長。由心理問題導致的厭學、網癮、親子矛盾、學生欺凌、未成年人犯罪等,更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。
目前來看,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機制還不健全,鏈條還不完善,社會化參與渠道不夠暢通。
一是社會心理服務協調機制尚未建立,不同部門各司其職,力量分散且同質重復,缺乏頂層設計和協同聯動。
二是學校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陣地,心理專業力量薄弱,而專業社會心理機構無法通過有效渠道參與學校心理宣教服務。
三是發現、預警、治療、跟蹤、康復等各個環節存在工作和信息上的斷層,學校、精神衛生醫療機構、心理咨詢機構之間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鏈接。
四是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在技術標準、執業倫理和專業隊伍建設等方面參差不齊,心理咨詢行業缺乏統一的資格認證和行業監管,從業人員良莠不齊。
五是社會大眾對于心理健康的認知日益提高,但對心理問題仍普遍存有偏見,心理健康宣傳科普工作嚴重滯后。
心理健康是系統工程,需要相關教育主體、干預主體和參與各方密切配合,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和專業力量,輔以常態化的健康篩查及宣傳科普,構建高度協同、高效運轉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支持體系。針對這些問題,共青團中央提交了《關于加強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支持體系建設的提案》,提案建議:
一是建立政府部門主導、統籌社會力量參與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服務體系。建議政府部門牽頭做好頂層設計,建立多部門、多主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協調聯動機制,統籌學校、家庭、醫院、社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,建立和完善部門聯動、醫教結合、多方參與、社會協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服務體系。學校做好前端心理健康教育、科普、發現和一般性干預;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做好后端心理問題診斷、治療及系統性康復;深入開展“家長課堂”“家長學校”,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;群團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,搭建服務通道,助力心理問題發現、轉介、干預、診療、康復等環節形成閉環。
二是大力扶持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社會組織發展,規范心理咨詢職業資格認證。建議加強對專業力量強、社會聲譽好、等級資質高、熱心公益事業的心理專業社會組織在政府購買、資金支持、稅收減免、場地租金、暢通工作渠道等方面的支持。建議暢通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渠道,對已獲得心理咨詢師資質的心理工作者,尤其是從事青少年心理工作實務的心理工作者進行備案、登記,建立青少年心理工作準入、年審、培訓和退出制度。建議依托現有平臺和工作機制,調動整合優質規范的專業機構、專業資源和專業團隊,支持和孵化專業心理社會組織,面向校園、社區和青少年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打包服務和心理危機應急干預,并實施全過程監管。
三是依托12355服務臺,建設全國統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服務平臺。建議以12355等較為成熟的平臺為依托,打造統一、高效、便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服務平臺。增加建設資金投入,加強社會化資金募集力度;完善接詢轉介機制,打通綠色就醫通道;建立心理健康服務專家庫、志愿者庫,健全人力資源共享調配機制;加強心理服務對策研究,研發科學普惠的心理健康宣教產品,最終實現社會力量參與發現報告、轉診轉介、技術支持、協調干預、宣傳科普全鏈條服務無縫對接。